博文班追风少年养成日记 KNOW 德育故事 作者:孙天凤老师 三年级3班的男孩子们充满活力 而嘉宁这位新转入的小男生 在与 “传统经典” 同行的过程中 书写了一段令人动容的成长故事 初遇:锋芒毕露的 “小斗士” 嘉宁初入博文班,便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手脚麻利,行动总是快过思考,浑身透着一股冲劲,像个时刻准备战斗的 “小斗士”。 有时,他因急于为班级做事,而与同学发生冲突;满心好意地想帮助他人,却常常好心办坏事,一度成为班级里的 “焦点”。 有一次,他不慎损坏了班级物品,被叫到跟前时,那副甘愿受罚的模样,让人既无奈又心疼。 洞察:发现闪光点,开启教育契机 深入观察后,我发现嘉宁在情绪表达、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不足,急需学习有效沟通与冲突化解的方法。 但同时,他身上也有着诸多闪光点:每天快乐上学,经常早早的来到学校与住宿同学一起跑操,还会提前进教室为同学们放好凳子。 他善良热心、积极阳光,集体荣誉感满满。看着他灿烂的笑容,我意识到这正是教育的良好契机,决定用经典的智慧浇灌这颗小树苗的心灵。 浸润:经典为阶,知行合一的探索 经典学习搭建正确生命认知的阶梯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道德发展需经历 “认知冲突—同化顺应” 过程,而经典学习恰好为孩子搭建了正确生命认知的 “阶梯”。 配合 “情境教育 + 刻意训练”,能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行动。 经典浸润 每日早饭后,我会带领学生诵读《弟子规》。 经典课上,以 “兄道友,弟道恭”“善相劝,德皆见”“见人善,即思齐”“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好学近乎智” 等章句为依托,帮助孩子们建立认知。 遇到 “善相劝” 这样的内容,我会引入《论语》中 “忠告而善道之”,让孩子们明白规劝是真诚的劝诫,而非指责。 每当班级里发生与嘉宁有关的事,我都会把嘉宁叫到身边,拉着他的手,一起复盘事情经过。 我一句一句地引导他如何真实表达内心想法,结合实际事例在联系经典里的语句,让他在实践、感知与表达中明白道理。 还通过心理活动分析、情景模拟演练等方式,带他感知自身心理动态,体会不同沟通方式带来的不同效果,逐步培养他换位思考、协商共情的能力,感受多角度解决问题的奇妙之处。 兄友弟恭 在一次经典课的情景表演中,嘉宁和同学合作演绎 “兄友弟恭”。剧情里,两个 “兄弟” 从为财产纷争不休,到最后和好拥抱。台下的同学们先是被逗笑,而后渐渐安静下来,仿佛从表演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还有一次,嘉宁帮忙拾起同学掉落的科学作品,却被误解是在乱动。这一次,嘉宁没有急躁,而是冷静地向同学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同学也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真诚地道歉:“对不起!我误会了!” 随后,两人开心地握手拥抱。 那一刻,教室里弥漫着和谐温暖的气息,经典的种子已然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协同:家校携手,共促成长 教育是学校与家庭共同的责任。嘉宁妈妈积极配合,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在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这学期嘉宁有了明显的变化:在家里,他能独立整理书包、打扫卫生,自理能力大幅提升;遇到事情不再急躁哭闹,而是能够冷静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每天放学回家,还会主动和妈妈分享学校里的趣事与内心想法。 在学校,他已经可以完整的和老师讲述战胜负面情绪的经过,成为我们班里的“快乐之星”、讲桌管理员,而嘉宁最开心的便是拿着作业本里的“A+” 与我分享,那一刻,他眼中闪烁的光芒,如同璀璨星辰。 感悟:经典引航,静待花开 《孟子》有言:“人人皆可为尧舜!” 每个孩子都是夜空中独一无二的星星,经典不是打磨他们的工具,而是照亮成长之路的温柔光芒。 作为教育者,我们只需怀揣耐心与理解,轻轻拂去孩子成长中的尘埃,便能见证他们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璀璨光彩。 《学记》中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这句话,将继续指引我在育人之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北京展会合作: 张老师手机号微信13120089858 江浙沪展会合作: 彩丽老师手机号微信18701366816 end 让世界名校为你转身 名校来了 为了帮助广大有意转轨国际化教育的家庭提供更好的择校规划,一站式解决择校难题,北京第二十五届国际名校来了升学择校咨询会将于10月在北京万达文华·七层宴会厅举办。现场邀请京津冀60多所优质国际化学校的校长/招生官与家长面对面沟通,数十位校长大咖和择校专家发表演讲,还有多位不同领域的升学规划专家为家长一对一答疑,欢迎点击下方链接预约报名! 点击下方图片 立即预约择校展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