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举办的第八届“智新杯”全国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我校VEX机器人代表队斩获:
🏆全国冠军!
🏅评审专项 最佳建筑奖!
👨🏫优秀指导老师证书!
我校代表队凭借创新的结构设计和沉稳的答辩表现,从众多强队中脱颖而出。在答辩环节,学生们的专业素养与团队协作赢得了多位院士、专家和教授的高度赞誉,赛事方致电表达对我校的肯定与鼓励,并表彰了我校在本次赛事中所展现出的突出成绩和教育成果。
我校VEX机器人校队获得“智新杯”全国冠军
第八届“智新杯”全国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大赛是目前国内机器人竞赛领域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全国赛事之一,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全国总决赛于2025年8月19日在北京市朝阳区国际创投集聚区举行。
本次大赛以“智能创新·人机共融”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应用,涵盖多个学段和赛道,吸引了来自全国的优秀队伍同台竞技。
赛事流程包括技能赛、资格赛、答辩评审和决赛,旨在全面考察参赛队伍的机器人设计能力、技术实现水平及现场综合表现。
自今年5月成立以来,我校VEX机器人校队在7月的全国赛与美国公开赛中国区选拔赛中首次亮相,就取得优异成绩,并直接获得:
“智新杯”全国总决赛直通资格!(2025年8月19日,北京)
美国公开赛亚洲精英赛晋级名额!(2025年10月3–8日,马来西亚)
美国公开赛亚洲精英赛额外邀请名额!(2025年10月3–8日,马来西亚)
7月17–20日,在本赛季全国第一场VEX赛事——“明德启智杯”全国机器人赛中,我校首次组建校队,第一次登上全国舞台,与来自全国的百余支队伍同台竞技,并展现不凡实力——两支队伍共11名学生获得全国三等奖,其中一队更凭借答辩与展示斩获评审专项“活力奖”。建队首战就能取得如此成绩,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的潜力与拼劲。
7月23–25日,全国第二场VEX赛事“未来视界-机器人嘉年华暨美公赛中国区选拔赛”在潍坊鲁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吸引了数百支强队参赛。我校两队共9名学生再获全国三等奖,另一队4名学生更一路闯入总决赛,勇夺全国亚军,直接晋级10月马来西亚亚锦赛。
短短几天内,从首次亮相到摘得全国亚军,校队实现了快速突破,并凭借答辩表现赢得智新杯全国总决赛直通资格及亚锦赛额外邀请名额。
二十一世纪学校VEX机器人校队
核心管理层
队长:高三5班 黎天亮
负责队伍的整体决策与事务管理,统筹队员分工,带领团队参赛。在大型比赛中,队长需在赛场紧急情况下作出决策,并在必要时与指导老师沟通。
副队长:L1班 吕承泽、L2班 胡梓涵
协助队长进行团队管理与决策,在大型比赛中作为带队骨干,承担赛场临时指挥、事务协调等职责。
专项分工
资源搜集与资料研究
负责人:高三5班 黎天亮
职责:负责搜集网络资源、优秀队伍的机器资料与比赛视频,为队伍提供参考和学习方向。
规则研究与赛制解读
负责人:L2班 胡梓涵
职责:深入研究竞赛规则,持续跟进最新规则变动,确保队伍理解并应用到训练和比赛中。
建模与结构设计
负责人:L1班 吕承泽、L1班 吕欣哲
职责:负责机器人初版的建模与搭建,并在工程笔记撰写中承担重要工作。
结构搭建与维护
成员:高三5班 黎天亮、F2班 赵晨曦、L1班 吕承泽、L1班 张钧硕、L2班 胡梓涵
职责:负责机器人结构的实际搭建、测试与维护,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程序设计与调试
成员:L1班 吕承泽、L3班 刘沐远、高二2班 翁成栋
职责:负责手动与自动程序的编写与调试,对赛场表现起到关键作用。
操作与战术执行
遥控手:高三5班 黎天亮、L1班 吕承泽、L1班 刘添翼
职责:负责赛场上机器人操作,确保战术顺利执行。
指挥手:L1班 吕承泽、L2班 胡梓涵、L2班 宋雨泽
职责:在赛场中辅助操作手,根据局势进行战术调整与临时决策。
赛场记录与复盘分析
成员:L1班 吕欣哲、L1班 张钧硕、L1班 闻煜、L3班 刘沐远、高二2班 翁成栋
职责:负责赛场观察与记录,赛后进行复盘与总结,分析敌我优势与劣势,帮助改进战术及程序。
L3班刘沐远训练至晚上1点后,早上6点返校继续检查机器
队长高三5班黎天亮正在为机器人设计位置校准结构
L1班张钧硕(左)和L1班闻煜(右)正在学习基础结构搭建和线上建模
两支队伍在仅有的十天里搭建自己的机器(左1L1班吕承泽,左2高三5班黎天亮,右1L2班宋雨泽,右2L1班刘添翼)
L1班刘添翼(左)和L3班刘沐远(右)在共同测试和完善机器人的自动和手动程序、练习遥控
队长:黎天亮
高三5班黎天亮同学是我校VEX机器人校队队长,负责队伍的整体决策与事务管理,统筹队员分工,带领团队参赛。
作为一支刚刚成立不足两个月的校队,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冠军,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成就。在机器人设计与搭建过程中,所有队员都全身心投入,每个人都在实践中获得了成长与提升。回想六月份时,很多同学甚至对VEX比赛还很陌生,而如今大家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实现了从零到一的跨越。
从我个人角度而言,VEX比赛的核心理念与我之前参与的赛事大不相同。它有着更高强度的对抗、更独特的机械结构设计思路和全新的战术策略。正因如此,我们在第一场湖北武汉站的比赛中成绩并不理想。但这也让我们迅速展开复盘,在两天内提出并完成了一套全新的方案。经过后续比赛的检验和不断调试,这套方案最终帮助我们在北京站斩获冠军。
这一次的冠军,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全新的起点。它意味着我们已经逐渐适应VEX的赛场节奏,也具备了独立参赛的能力。未来,我们将继续进行机器的迭代升级,尝试更多新思路,力争在更高层级的比赛中取得突破,向世锦赛发起冲击。
队员:翁成栋
高二(2)班翁成栋同学是首次参加比赛,在团队中担任队长,负责搭建、遥控和程序。
这次比赛准备时间很紧,机器和程序都没完全调好,我一度犹豫要不要参赛。但想到这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我和宋雨泽还是决定上场。因为人手不足,我不仅要从写程序转到操控,还临危受命担任队长,要带着队伍顶上去。连续几天高强度训练,虽然比赛前一天自动程序依然存在问题,但我告诉自己必须坚持,哪怕压力再大,也要把队伍带上赛场。
比赛开始后,我们的发挥并不理想,但很快决定更换策略,利用自己的特点调整打法。随着节奏的逐渐找到,我们顶住了压力,一场一场拼下来,最终成功夺得冠军。
这次比赛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成绩的收获,更让我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责任。作为队长,意味着在困难时必须站出来,不只是为自己,更是为整个队伍去扛起那份压力。在赛场上我明白了,比赛不只是拼技术,更是拼心态和团队信任。每一次交流和调整,都是在和队友一起找到默契;每一次坚持和尝试,都是在证明我们有能力把问题解决。最后能够和队友一起站在冠军领奖台上,我感受到的不只是喜悦,还有一种“我们做到了”的自豪。未来无论是在机器人赛场还是在生活里,我都会记住这次经历:要敢于承担、敢于改变,把责任转化为动力,把压力转化为成长。
队员:宋雨泽
L2班宋雨泽同学是第二次参加比赛,在团队中负责搭建、指挥和装填。
其实最开始我犹豫要不要参加,因为就我们两个人参赛,心里没底。但想了想,这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就请了两天假,和队友一起拼一把。前一天我们在学校从白天练到晚上八九点,回家还改工程笔记到十一点。虽然程序没完全调顺,但至少让我们对机器更有把握。
比赛当天一开始不太顺利,自动程序没跑出来,手动赛表现也一般,我心里一度紧张。但资格赛结束后,我们还是以三胜三负进入了淘汰赛。那时我们决定换思路,采取防守战术去应对大胃袋型机型。这个策略很奏效,加上队友得分稳定,我们越打越自信,最后一路拼到冠军。
答辩环节中,我们发挥得比想象中更好,表达清晰自信,赢得了评审的认可。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不要光盯着结果,而是把当下的每一步做好,只要踏实努力,最后的收获往往比想象的更惊喜。
辅导老师:姜昕哲
姜昕哲老师担任团队指导老师,他曾是2012年VEX世锦赛全球季军,拥有8年VEX参赛与6年队长经验。
这次比赛其实挺难的。正常来说,一个队伍至少要三个人上场、两个人在场下盯程序和机器维护,但我们这次就靠翁成栋和宋雨泽两个人硬撑。翁成栋之前虽然一直跟着训练,但因为时间问题没参加过比赛,对机器和遥控都不算熟练。宋雨泽参加过一次比赛,可因为课业和活动多,训练时间有限,两个人之间的配合也很少。
当时我和翁成栋说,你可能要有心理准备,这场比赛我们可能组不出完整的队伍,除非你能顶上遥控的位置。他愣了大概三分钟,最后跟我说了一句:“老师,那拼了。” 说实话,那一刻我很惊讶,他在班里一直是安静、细心、沉稳的性格,没想到能在关键时刻有这种放手一搏的勇气。
后面我跟宋雨泽多聊了几次,希望他把之前的比赛经验带进来,帮着弥补磨合上的不足。队里其他没参赛的同学和队长们也在背后出谋划策,关注机器结构、程序和练习情况。赛前一天晚上,我给他们做了最后的行前指导,一边安抚他们的情绪,一边提醒答辩要注意的细节。
比赛那天,他们拿下了冠军和专项奖。答辩的时候表现得特别出色,评委和院士专家都对他们评价很高,还邀请他们合影。后来组委会打电话过来,说对我们学校的学生和团队印象非常深刻,还颁发了优秀指导教师证书。那一刻我真的觉得又惊又喜,他们这段时间付出的努力和成长都被看见了。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的胜利,更是一次让我看到学生们潜力和勇气的过程。
end
让世界名校为你转身
名校来了
为了帮助广大有意转轨国际化教育的家庭提供更好的择校规划,一站式解决择校难题,北京第二十五届国际名校来了升学择校咨询会将于10月在北京万达文华·七层宴会厅举办。现场邀请京津冀60多所优质国际化学校的校长/招生官与家长面对面沟通,数十位校长大咖和择校专家发表演讲,还有多位不同领域的升学规划专家为家长一对一答疑,欢迎点击下方链接预约报名!
点击下方图片
立即预约择校展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