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京的盛夏还在酝酿热度时,熙诚德国班的学子们已背起行囊,用12天时间在德法大地书写了一段关于文化探索的旅程。
从7月27日法兰克福的初见到8月8日北京的重逢,这段跨越两国的研学旅程,不仅是德语能力的沉浸式提升,更是一次文明对话的实践——让历史有了温度,让知识有了重量,为未来的德国升学之路埋下了思辨的种子。
从课堂到实景,语言学习“活”起来
7月27日,熙诚德国班的同学们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集结,带着对未知的期待登上了飞往德国法兰克福的航班。抵达后,大家马不停蹄前往语言学校,正式开启“语言闯关模式”。
Day2-6的德语强化课堂彻底打破了传统学习的边界: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用德语创作电影剧本、分角色表演,甚至完成了迷你影片的拍摄。课间的桌游、手工活动更成了“口语实战场”,买冰淇淋时的德语点单、超市采购时的简单对话、与德国学生闲谈时的文化梗碰撞,让"语言工具论"有了具象注解:当单词不再为考试而记,便成了打开陌生世界的钥匙。
名校巡礼,触摸德国教育的温度
“海德堡大学的老校区里,每一块石头都在讲历史。”这是同学们参观德国最古老大学时的共同感受。大家漫步于内卡河畔,在哥特式与巴洛克风格交融的海德堡城堡前驻足,听向导讲述这所诞生过27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学府如何将传统与创新完美融合。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之行则充满了科技感。在图书馆里,同学们看到“学长学姐们”专注研究的身影;在校园展厅,了解到这所顶尖理工强校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力量。“原来德国的‘产学研结合’不是口号,而是真的能看到实验室与工厂的无缝衔接。”
慕尼黑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参访让“求知者平等”更为具象化。在医学实验室的观摩中,在社会科学课堂的旁听里,同学们真切感受到:德国高校的魅力,在于悠久的历史,更在于对每个求知者的包容。
沉浸式体验,工业与文化的双重交响
德国制造的精密与浪漫,在这次旅程中得到了完美诠释。奔驰博物馆里的“时光长廊”展示着:从第一辆汽车的诞生到纯电车型的未来构想,百年品牌的创新基因与德国工程师的匠人精神扑面而来。在斯图加特奔驰工厂的参观中,MO360数字化生产系统的实时监控、数字孪生技术的精准应用,更让大家看到了“德国制造”背后的科技密码。
文化体验则是场感官的对话:在巴登巴登,同学们了解到欧洲最古老温泉小镇的贵族生活美学;在斯特拉斯堡,哥特式大教堂的尖顶与小法兰西区的运河鲜花相映成趣;黑森林农场的咕咕鸟钟表制作体验中,大家亲手拼装齿轮,感受传统工艺里的时间哲学。
德意志博物馆66000平方米的展区,是人类文明的缩略图:当石器时代的打磨工具与现代通讯设备隔空相望,课本里的“工业革命”突然有了呼吸——原来历史从不是割裂的事件,而是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
成长,比语言更珍贵的收获
12天的“第一次”构成了成长的刻度:第一次用德语交涉行程变更,第一次在议会中心模拟国际谈判,第一次在文化差异中调整沟通方式。这些经历教会的,是跳出舒适区的勇气,是用多元视角看问题的智慧。
“提前五分钟”的集合规则,让守时成了肌肉记忆;餐桌上的“光盘”行动,在异国传递着“谁知盘中餐”的东方哲思;对师长用“Sie”(您)的敬畏,与朋友用“du”(你)的亲昵。这些细节,正是熙诚所倡导的“全球公民素养”——在文化碰撞中守住根脉,在融入世界时保持自我。
研学之旅落下帷幕,当航班降落在北京,同学们的行李箱里装满了纪念品,更装满了沉甸甸的成长:德语词汇量的增加、对德国教育体系的深入了解、跨文化交际的自信……留学从遥远梦想变成可拆解的目标。
“这次旅程不是结束,而是我们与德国的正式相识。未来,我们会带着这份体验,在熙诚学习中更有方向地努力,以留学生的身份,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熙诚学校德国班的德法探索与德语提升研学,从来不止是一次旅行。
它是课堂的三维延伸,是梦想的实地推演,更是一次让每个向往远方的灵魂,在真实世界里找到坐标的启蒙。而那些在德法大地上播下的种子,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生长出属于他们的答案。
end
让世界名校为你转身
名校来了
为了帮助广大有意转轨国际化教育的家庭提供更好的择校规划,一站式解决择校难题,北京第二十五届国际名校来了升学择校咨询会将于10月在北京万达文华·七层宴会厅举办。现场邀请京津冀60多所优质国际化学校的校长/招生官与家长面对面沟通,数十位校长大咖和择校专家发表演讲,还有多位不同领域的升学规划专家为家长一对一答疑,欢迎点击下方链接预约报名!
点击下方图片
立即预约择校展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