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重来一次,我一定在孩子最小时打好这些基础!”面对“选人大附早培还是国际教育”的灵魂拷问,深耕教育40多年的高江涛校长给出坚定答案。这份底气源于他追踪早培学子15年的发现: 历届早培生的共同特质印证了青苗的育人智慧: ✅ 反脆弱体质:30%曾经历重大挫折(竞赛失利/实验崩盘) ✅ 跨域创造力:85%长期修习艺术体育 ✅ 终身学习力:100%保持跨学科探索 这正实践着青苗的“85分足矣”战略——省下刷题时间浇筑艺术、体育、人格、创新四根支柱,才是赢得人生马拉松的终极筹码。 体育:人格塑造的“隐形课堂” 走进青苗体育馆,体育老师正带领学生认真训练。“体育不仅是锻炼身体,更是人格塑造的关键。”高校长凝视着高尔夫球场上专注挥杆的身影解释道。即便在高三,学校仍坚持每周5节体育课(远超普通学校),由退役奥运选手等专业外教团队执教。 学校更引入太平松体育旗下PGA高尔夫体系,依托校内专业9洞球场和52打位练习场,将这项磨练心性的运动融入日常。“从小系统运动的孩子身心强健,不可能抑郁!”球场上的汗水,正浇灌着比分数更珍贵的意志品质。 科学与艺术:创新人才的“双翼” 这种跨学科思维已渗透整个校园: 在青苗的物理教室内,G6、G7学生用传感器技术打造「奥德赛之光」艺术装置;隔壁的艺术教室里服装设计课融入流体力学原理;活动室内五年级球队用数学建模优化战术。 “顶尖科学家都有高艺术修养,创新需要理性与感性的碰撞。”高校长说。二十多年前他参加编写人教社教材教师用书,就曾引用李政道名言:“科学和艺术如同硬币的两面,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追求的是真理的普遍性。”在青苗,这种理念正培育着理性与感性平衡的“完整的人”。 中国根基:国际教育的“硬实力” 当家长担忧国际学校会弱化基础学科时,青苗学校七年级学生已经用全国物理选拔赛前300名的成绩作出回应——仅学习一个月就超越万名高中选手。高校长亲自执教物理自修班,用最严苛的国内标准检验教学成果。 “中文班主任狠抓基础,英文班主任拓展视野,这叫‘两条腿走路’。”高校长信心满满地介绍,“不是基础弱才选国际校,而是这里能让中国根基与世界视野并存。” 早培精髓延续:能力匹配就不叫“超前” 面对“超前学习”争议,高校长亮出标尺:“伤害孩子的从来不是知识深度,而是错配的学习方式!”他以诺贝尔奖家族汤姆生父子为例拆解本质: - 真匹配:孩子有能力+有热爱→我们可以提供火箭燃料助推 - 伪超前:强塞超纲内容摧毁兴趣→制造终身厌学者 在青苗的AI分层课堂里,同一个班同时进行几种教学:有学生用Python解微积分,有孩子从图形化编程启蒙——真正的个性化是“一人一课表”的极致实践。 家风家教:比分数更重要的“入学标准” 高校长始终记得当年人大附中小早培招生的两个问题测试。红灯前79秒的等待,只有20%的孩子选择坚守规则;正确刷牙姿势的考核,仅30%家庭过关。“这些比奥数成绩更能预测孩子未来。” 如今在青苗,双班主任每天观察孩子的行为细节,用“习惯养成课”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当家长焦虑抢跑时,校长总劝他们看远些:“高三才是真正的起跑线——那时拼的不是提前刷了多少题,而是体育磨练的意志、艺术滋养的创造力、家风家教塑造的品格。” 给中国家长的「认知突围指南」 基于三十年教育观察,高校长赠予家长三把钥匙: 1. 做基因侦探:“别问‘别人孩子学什么’,问‘我的孩子眼睛发亮时在看什么?’” 2. 筑抗焦虑防火墙:“当所有人扑向抢跑,记住:高三会又回到同一起点,最后胜出的是通过前期努力真正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的,而不是前期抢跑,不停重复刷题的孩子!” 3. 悟透匹配哲学: “教育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为孩子量身定制的解药。” 真正的教育者,从不用同一把尺子丈量玫瑰与松柏的成长。 end 让世界名校为你转身 名校来了 为了帮助广大有意转轨国际化教育的家庭提供更好的择校规划,一站式解决择校难题,北京第二十五届国际名校来了升学择校咨询会将于10月在北京万达文华·七层宴会厅举办。现场邀请京津冀60多所优质国际化学校的校长/招生官与家长面对面沟通,数十位校长大咖和择校专家发表演讲,还有多位不同领域的升学规划专家为家长一对一答疑,欢迎点击下方链接预约报名! 点击下方图片 立即预约择校展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