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把老师当“自己人”,内驱力就来了。 在这所学校,学生把校长叫“老刘”, 把班主任叫“妍姐”“鹏哥”, 虽然“没大没小”, 但孩子们个个自信爆棚,敢想敢做…… 在凯博学校,老师与学生之间是怎样的相处模式? 在这里,“生命・爱・创造” 从不是墙上的教育理念,而是融入师生相处的每一个细节。师生促膝而谈不是奢望,而是在校园里每天都经历的真实。 课堂上,没有单向的知识灌输,只有双向的思想碰撞。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观点,或许为一个文学解读各执己见,或许为一道难题的解法争论不休。当老师与学生为了心中的真知,争辩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之时,师生间的身份壁垒悄然消失。 在探索课题过程中,师生是平等的沟通伙伴。这种“不回避分歧、不盲从观点”的相处模式,是为了培养学生“不惧怕权威、敢于挑战权威”,让质疑精神与批判性思维生根发芽。当未来 AI 时代的变数与挑战接踵而至,这份打磨而出的思维能力,将成为学生突破创新、胜任未来的核心力量。 别处难觅的“亦师亦友”,在这里却是寻常风景。 学生把校长叫“老刘”,把班主任叫“妍姐”“雪姐”“鹏哥”,甚至直呼其名。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一路同行的陪伴者。老师看得见每一个学生的独特光芒,并用“真、爱、严”滋养每一个学生。学生可以在300亩校园里追着风自由奔跑,摘果折枝,观察昆虫,拥抱自然馈赠;可以和老师嬉戏、谈心、开玩笑,彼此亲密无间的默契,早已超越传统师生界限。 在这里,每个学部都在上演着专属的师生小故事。小学部的童真互动、初中部的成长陪伴、高中部的深度对话,让我们走进其中,感受这些细碎而珍贵的日常,如何为每一段成长注入温暖与力量。 小学部刘老师: 借给学生的两分,是我教育生涯中最值得的一笔投资 △左二:凯博小学部教研教法室主任刘老师,在凯博执教15年 我曾任中学物理学科教学,一次批改单元小测中,有一道关于“动能和势能转换”的填空题,一个平时比较腼腆但学习很认真的王姓男孩,把这两个空填反了。 按常理,这样的错误只能算全错,扣掉两分再正常不过。但我知道,这孩子不是不懂,也许是一时笔误,又或是审题时的一念之差。如果就这样打上一个红叉,他失去的恐怕不止是分数,更是对学习的一点信心。 于是我写下一行字:“老师知道你有正确概念,但顺序填错了。这两分,老师先借给你,下次可要还给我哟。”还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笑脸。从此之后,这个孩子在课堂上多了自信,脸上多了笑容…… 多年过去了,这件事慢慢沉淀在记忆里,直到这位学生特地来学校看我——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腼腆的小男孩,而是某公安厅一名优秀的党务工作者。 言谈之中,他郑重地提起那“借来的两分”。他说:“老师,您当年写的那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它让我懂得了信任与责任的分量。这些年来,无论是工作还是带团队,我都始终提醒自己:对待同志要如春风化雨,多看他们的努力与初衷,而不只是一时的对错。给予信任,往往比施加压力更有力量。” 那一刻,我又再一次意识到,教育不只是在课堂中传递知识,更是在心灵间播撒种子。老师手里的红笔不仅可以画勾打叉,更能写下包容、信任和鼓励。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可能会照亮一个孩子很久很久的路,甚至影响他如何对待这个世界、如何带领更多的人。 那“借出去”的两分,可以说是我教育生涯中最值得的一笔投资。“生命・爱・创造”赋予了“教书育人”新的意义,我非常乐意,在自己的岗位上,种下更多这样有生命,有爱的种子。 △小学课堂师生互动 初中部杨老师: 七年班主任,学生给予我幸福的勋章 △左一:初中部英语杨老师,在凯博执教7年 今年是我扎根凯博的第七年,也是我当班主任的第七年。七载时光里,我见证着孩子们从稚气懵懂走向青春昂扬,陪伴他们渡过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旅程。 这份工作,从不缺少操心与牵挂,有时会因为他们成绩停滞不前而心急如焚,会因为同学间的小矛盾而费心疏导。但是更多时候,是孩子们用纯粹的心,让我读懂了 “班主任” 这三个字的含义,也让我明白:原来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做一名被学生爱着的班主任。 我带的班级即将升入初三,我问学生们:“初三要分班,你们想让我继续当你们的班主任吗?” 教室里回应着“想”的声音,只有一个孩子沉思了一会说:“想,但还是算了吧。” 我不解:“大家都想让我成为班主任,你是怎么想的?”这个孩子回答:“因为我太让您操心了。作业拖沓让您监督,成绩不好让您辅导。我想让您初三带那些程度好又懂事的孩子,这样您会很轻松。” 那一刻,所有的疲惫烟消云散,只剩下眼眶发热的感动。孩子们的善良和替我着想的懂事,比任何赞美都直击人心。 在我休产假的日子里,收到了学生们的祝福、惦记与牵挂。在产假结束即将回归学校时,更是收获了满心满眼的温暖。寒假开学前,有学生在班级群里问:“你们想开学吗?”一个学生立马回答:“当然不想啊,但是雪姐休产假要回来了,我宁愿开学。”…… 学生的爱,是我作为班主任最美好的一枚勋章。我常常在想,我何德何能,能被这么多孩子真心惦记?我又该用怎样的热忱与爱意,才能不辜负这份信任? 是学生们让我明白,教育不是灌输,而是互相照料;教育的本质,就是用一颗真心,去温暖另一颗心。是这些孩子,用最纯粹的信任,让我在班主任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收获了非凡的感动和幸福。也让我坚信,这份与学生相伴的时光,是我职业生涯中最珍贵的礼物。 △初中课堂师生互动 国内高中部刘老师: 教育是心手相牵,是用爱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国内高中部数学刘老师,在凯博执教10年 我教初中数学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孩子总让我多几分留意。他比同龄人小,也很调皮。有一次在课上,我因为一件小事表扬了他。下课时,其他同学都欢快地跑出教室,他却趴在桌子上,怎么叫也不起来。 我蹲在他身边,耐心询问缘由。他许久才开口说:“老师,我想和您多呆一会,因为您的表扬让我想妈妈了。”因为家庭离异,他已经一年多没见过妈妈了,因为妈妈在外地工作。 看着他泛红的眼眶,我万分心疼,轻声对他说:“要是你愿意,就跟爸爸商量下,他要是同意,放学可以来老师家,我给你做好吃的。” 孩子爸爸知道我家里也有孩子,放心我的为人,很快就答应了。 孩子很开心来到我家,在家里,我和先生辅导他写作业,我辅导数学,先生辅导物理。作业写完后,看天色还早,我就提议去楼下遛弯。于是我一手拉着我儿子,一手拉着他,四个人一起在楼下遛跶。 吹着晚风,闻着草木清香,两个孩子的笑声不时传开。可是走着走着,他突然哭了起来。他说,他从来没有和家人在晚饭后下楼遛弯。 那一刻,我轻轻揽着他的后背,心里又酸又暖。原来,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一段寻常的陪伴、一次简单的散步,对这个孩子而言,竟是如此珍贵的时刻! 我忽然懂得,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而是温暖的心手相牵。教育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师生间彼此的滋养与成长。我被孩子纯粹的情感打动,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内心富足,这种感受是能够看清前路的明朗。学生需要的爱,或许不是轰轰烈烈的给予,而是看见他们、接纳他们,用切实的陪伴,拼凑出属于他们的安全感。 其实每一个深耕教育的人,都怀揣着对孩子的爱。我们或许做着最平凡的事,却总在拼命地想为孩子们多铺一段路、多撑一把伞,只愿他们能在温暖里踏实成长,长成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少年。 △国内高中课堂 国际高中部刘老师: 以爱为帆,让每个孩子都能驶向属于自己的远方 △国际高中部执行主任刘老师,在凯博/康福执教14年 从2012年接过毕业班的教鞭,一晃已是十余载。在我看来,教育从不是“标准化生产”,而是用爱与信任,守护每个孩子的独特光芒,不替他们的人生设限。 七年前,班里有个让我格外牵挂的孩子。他的理科思维敏锐出众,语言沟通能力却先天薄弱,连简单的请假都难以说清。孩子父母看着他的状态,也陷入迷茫:送他去国际学校、出国深造,是不是错了? 毕业班的英语单词过关,成了他面前的一道坎。那天周五,两点放学,其他同学陆续通关离开,只有他留在教室里。从午后到夜幕降临,时针走到八点,他仍在埋头苦背,我便在一旁静静陪着。硬记不是办法,我索性提议:“咱们一起背,背完互相考一考。”两个小时后,当他拿着单词表考我时,我故意错了不少,因此他考对的数量比我多。看着这个结果,他眼里渐渐有了光。 晚上十点,孩子妈妈打来电话,语气里满是焦虑:“刘老师,要不……英语就别勉强他了?”我握着电话,声音坚定:“您放心,今天他背对的单词比我还多,千万别放弃!” 旁边的孩子听见了,小声问了句完整的话:“老师,我的英语比你好吗?”我蹲下身,看着他的眼睛说:“是啊,我的英语不算好,却能在国际学校教书;你比我厉害,将来一定能更出色。”我掩藏起“故意出错”的小心思,只希望这一点点“胜利”,能在他心里种下自信的种子。 没想到,这颗种子真的发了芽。之后,他愿意主动和我交流了,英语学习也慢慢找到了状态。后来,他顺利申请到美国高校的理科专业。更让我感动的是,从大学至今,每个节假日,我都会收到他的短信——分享学业进展,诉说成长感悟。 其中一条短信我至今存着:“老师,谢谢您当初没有否定我。现在我敢于主动交流了,表达了,虽然还没做到完美沟通,但学术上已经能够弥补短板了。” 反复读着文字,我忽然明白:教育里的爱,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可能是一次耐心的陪伴,一个善意的“示弱”,一句坚定的肯定。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却能帮孩子打破自我怀疑的枷锁,让他们勇敢向前走。 执教多年,我愈发坚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闪光之处。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不是用“标准”评判孩子,而是用爱做帆,用信任做桨,陪他们闯过难关,让他们知道:人生没有“上限”,只要心怀勇气,就一定能驶向属于自己的远方。而这份来自孩子的成长反馈,便是我们教育路上最珍贵的勋章。 △国际高中课堂及互动 师生关系,才是第一生产力。在凯博,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师生间亦师亦友,温暖联结。老师们日复一日,用真心读懂成长的困惑,用关爱抚平前行的褶皱,并以此滋养孩子们的信心,让他们敢想敢做,自由驰骋。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不是填满容器,而是照亮道路。”凯博教育的初衷,不是追求千篇一律的优秀,而是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光芒,在爱与尊重的守护下尽情绽放。 end 让世界名校为你转身 名校来了 为了帮助广大有意转轨国际化教育的家庭提供更好的择校规划,一站式解决择校难题,北京第二十六届国际名校来了升学择校咨询会将于11月1日在北京千禧大酒店·二层宴会厅举办。现场邀请京津冀60多所优质国际化学校的校长/招生官与家长面对面沟通,数十位校长大咖和择校专家发表演讲,还有多位不同领域的升学规划专家为家长一对一答疑,欢迎点击下方图片预约报名! 点击下方图片 立即预约择校展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