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浪潮席卷,教育的边界正被不断拓宽。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下一代,成为无数家庭关注的焦点。名校访谈节目走进各类国际化学校,对话学校负责人,探寻国际化教育的核心与温度,为家长提供与学校沟通的平台。
近日,上海浦东新区民办协和双语学校执行校长陈杰妮做客名校来了第十九届国际教育择校咨询会现场访谈间。
上海浦东新区民办协和双语学校执行校长陈杰妮
学校的基本情况,包括国际化课程、国际化的办学特色以及优势是怎样的?
陈杰妮:协和浦东于2008年在世博园区成立,曾获“世博第一校”美誉。2019年,因新政影响,学校高中部搬迁后,小学和初中也陆续迁至康桥校区。尽管校区有变,但协和浦东始终坚守“融合中西,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小初高一体化发展。多年来,学校以包容、创新、和谐、平衡的文化吸引着家长、学生和中外教,营造出稳定的学习环境和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可持续的成长中收获知识与素养。
在国际化课程建设上,协和浦东始终致力于国际化课程的实践与创新。学校不仅坚持融合课程的迭代升级,更开创性地发展校本课程多样化体系。例如广受认可的“先锋课程”“国际融合课程”及进阶版融合课程,通过持续创新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需求,为家长提供多元化教育选择。这种“多元化教育样态”的追求,已成为协和浦东的教育核心目标。
贵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具体是如何为学生在未来的教育和升学道路上赋能的?
陈杰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本质是教育多样化的系统工程。学校从教师端切入,构建立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涵盖集团层面、校本层面及外部平台搭建,鼓励教师突破舒适区、探索新教法。作为“孩子的引路人”,教师的成长型思维直接影响学生的探索状态。课堂作为主阵地,学校要求教师在45分钟(小学初中)或50分钟(高中)的课时中,必须预留提问、讨论、探索时间。针对不同学段特点,教师需平衡知识传授与思维培养:低龄段注重引导,初高中段强调深度与广度的结合。
与此同时,学校重视家校协同,通过多样化作业形式展现学生的探索成果,帮助家长理解“学习不仅限于知识积累”的理念。陈校长强调,保护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好奇心,需要学校、教师、家长三方共同营造“探索空间”,这是激发学习动力与创造力的关键保障。
用一句话为我们春季择校的家庭送上宝贵的建议和祝福。
陈杰妮:我想先提三个择校的建议。第一,选择合适的学校;第二,选择提供多样化教育的学校;第三,选择坚守长期主义的学校。最后给大家送上祝福,因为马上择校季、摇号季到来,祝大家凡摇必中,能够进入到自己心仪的学校入读。(图/文 晓玉)
①特别声明:本站点注明为"原创"的文章,版权均属国际教育在线所有,未经书面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未注明“原创”的文章,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联系邮箱:858617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