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浪潮席卷,教育的边界正被不断拓宽。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下一代,成为无数家庭关注的焦点。国际在线教育频道《教育会客厅》名校访谈节目系列报道,将走进各类国际化学校,对话学校负责人,探寻国际化教育的核心与温度,为家长提供与学校沟通的平台。
近日,上海市民办万源城协和双语学校中方校长全力做客名校来了第二十一届国际教育择校咨询会现场访谈间。
海市民办万源城协和双语学校中方校长全力
教育频道:大家好,这里是第二十一届名校择校咨询会的访谈间。今天做客我们节目的是上海市民办万源城协和双语学校中方校长全力。全校长,您好。
全力: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上海市民办万源城协和双语学校的校长全力。
教育频道:请从课程体系设计、师资配比、国际认证资质三个核心维度,介绍下上海市民办万源城协和双语学校在国际化教育中的差异化优势?
全力:万源城协和双语学校成立于2012年,到现在为止已13年。它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12年制学校,目前学校已经有将近2600个学生,260个教工。在过去的十多年的时间里面,学校始终在做一件事情——把中西两个方向最好的教育融合在一所学校里面。
每年我校都会经受来自家长、中国教育行政部门和国际优质教育见证组织对教学质量的各种评估检验。从建校的第一天起,学校已通过世界先进组织AdvancED,现在更名为Cognia鉴定,该鉴定为5年一轮,因此我们学生的文凭可以在国际上通用。更重要的是,在中国教育行政部门,我们每年也会接受中国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督导考核以及评估,这是我们过去10多年来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这说明我校能够经受多方面的质量评估的认证。
教育频道:请问贵校在全球化教育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是如何通过AI赋能的个性化学习路径,以及多语言沉浸式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竞争力与跨文化适应力?
全力:在过去的10多年里面,学校一直在思考如何中西融合,如何把最好的教育结合在一起。从表面上来看,它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双轨双通道,跨文化学习。不管是在国内的中考高考体系,还是在国际的升学体系,每年都可以看到,我们的学生有能力进入国内的985 、211名校,国外的藤校等等这些优质的学校。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能够得到全世界所有学校的认可,其实真正的内涵是学生的能力、知识、个性的组合得到了最优秀学校的认可,这说明我校培养学生的方向是全人教育。全人教育的基础首先是语言能力,我们是一所双语学校,有自己独立的英语、中文两套课程体系以及评估标准,因此学生的语言能力非常优秀,能够被全世界认可。我校希望在依托于这样的标准的前提下,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实现跨文化发展。
中国的学校,中文基础一定会非常好,有难度的是英文。能够让孩子们学好英语,把其当做工具来使用,这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我校学生英语水平非常好,真正体现了双语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的学生具备通向世界的基础。但是只有基础是不够的,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时代,仅仅语言好,还不足以让我们被最优秀的学校所认可。
所以在人工智能时代思考培养学生具备什么样的品质,用什么样的方式给学生赋能是关键。我校这几年一直把 steam教学、人工智能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我校通过课程设置、科创空间建立,通过我们各类编程校队、机器人校队、科学竞赛等等活动的开展,大力提升学生在数理化方面的基础能力。同时我校创造各种平台,让孩子们学会运用自身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社团与小组,均以课题方式存在。比如机器人社团以及我们的生物科学社团等等,这些都需要运用steam思想,用人工智能手段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我校数年来一直花大力气去做的事情。
我校目前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高中十二年级,都配置有创客空间以及相应的课程,让孩子从小学习利用工程思维解决问题的方式,再逐步引用 AI的辅助,让孩子们能够一步一步尝试动手解决问题。
除人工智能之外,学校也意识到另外一个问题。科技在发展,但是人类到底要走向何方?如何用学到的技术去改变生活、服务社会、帮助身边的人,这个可能比人工智能本身更加重要。所以我校提了两个口号:一个口号叫做“学会控制机器”,就以上所提内容;另外一个口号叫做“不要被机器所控制”,特别是如今孩子有更多机会接触电子产品、接触网络,可能容易沉迷,可能容易迷失方向。因此我校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将引导孩子们学会如何不被机器控制。
在这方面,我校主要依托的载体是劳动教育,让孩子从小就开始接受生活技能教育、职业技能教育、未来工作选择教育等。其中特别是公益劳动教育,通过参加这类活动去接触社会,去面对真实的人和问题,让他们学会技术和本领的同时,懂得如何去造福身边的人,这个可能比简单使用工具更加重要。同时这也是接下来10年,万源城协和双语学校将倾注全力突破的两点。
教育频道: 临近中考,对于正在筛选国际教育路径的家庭,您认为最需要突破的认知误区是什么?能否给出一些专业建议?
全力:重要突破的认知误区是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如果不能在中考领域获得很好的成就,其次会考虑国际通道,这个是一个替代的关系。
因为从国际教育特别是国际高中阶段来讲,它和国内高中相比,提供了一个孩子探索自我的空间,这个是本质区别。这并不意味着在中考体系里面只有做得不好,或者是说不适应应试方式,我就要考虑转轨国际教育,它不是那么片面和绝对。因为中考一样可以锻炼孩子的学习能力,一样可以培养孩子学习的品质。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去接受国际教育?并不是因为孩子在该领域不适应,而是在思考孩子是不是需要有更多空间去探索自我,是不是要有更多的空间去思考未来从事的专业和努力方向。
现在孩子的内驱力将越来越多的来自于其对世界的理解,来自于对本身兴趣的追寻。如果一味简单地刷题,或者重复做练习,很容易让孩子陷入一种不知道我自己努力的方向是什么的迷茫中。而国际教育它所连通的是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它为孩子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让孩子去尝试探索,去领悟自己擅长的地方,自己喜欢的地方,并且找到自己学习的驱动力。这是两种课程体系最本质的区别。
如果孩子更适合多元、广阔的学习空间,并且有相应的自制力,有相应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国际教育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多的赛道、自己的赛道,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多课后拓展空间,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多扬长避短的可能。这个是选择国际教育最主要的理由。
①特别声明:本站点注明为"原创"的文章,版权均属国际教育在线所有,未经书面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未注明“原创”的文章,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联系邮箱:858617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