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浪潮席卷,教育的边界正被不断拓宽。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下一代,成为无数家庭关注的焦点。《教育会客厅》名校访谈节目走进各类国际化学校,对话学校负责人,探寻国际化教育的核心与温度,为家长提供与学校沟通的平台。
近日,君诚学校中学德育副校长邓志超做客名校来了第二十二届国际教育择校咨询会现场访谈间。
君诚学校中学德育副校长邓志超
Q1:请从课程体系设计、师资配比、国际认证资质三个核心维度梳理一下君诚学校在国际教育中的差异化优势?
邓志超:在当下人工智能与科技飞速发展、紧密关联国家未来发展趋势的教育热点背景下,君诚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国际视野拓展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校致力于为学生打造一个广阔且具有科技分享特性的教育平台。以今年三月份为例,学校精心设计与策划了以科技 AI 及 STEAM 为主题的科技节。科技节当天,现场设置了 20 个展商及展位平台,全方位展示教育成果,旨在激发学生对科技的热情,加深他们对科技领域的认知。
Q2:君诚学校在全球化教育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帮助孩子通过个性化学习路径以及多语言沉浸式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竞争力与跨文化适应力?
邓志超:据我所知,君诚学校在北京市内率先引进了机器人课程与人工智能课程,并将这些科学课程融入常规课程体系。从幼儿园阶段起,学生就能直观地接受相关课程的熏陶,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师资配置方面,君诚学校展现出卓越的视野与资源整合能力。学校邀请中科院博士团队以及科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组成导师团队,凭借其深厚的学术造诣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生的科技素养培养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支持。
Q3:临近中考,对于正在筛选国际教育路径的家庭,您认为最需要突破的认知误区是什么?能否给出一些专业建议?
邓志超:临近中考,众多家长正面临一个关键抉择:是让孩子继续在公立学校就读,还是转换赛道选择国际教育。作为在国际学校深耕多年的从业者,我想与家长们深入探讨几个关键认知误区。
首要误区便是,部分家长认为国际学校代表着轻松的教育模式。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常听到这样的观点:孩子因公立学校竞争激烈、学业压力过大,家长希望转至国际教育体系,让孩子享受轻松的学习体验。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国际教育路线对孩子的能力要求更高,尤其在自主学习能力、分辨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以及个性化拓展方面。因此,家长应了解,国际教育对孩子能力有着更高标准,且培养方向更加多元化。
第二个误区:觉得孩子进入国际学校就可以一切顺利。但实际上,进入国际化学校后,更需要学校与家庭紧密配合。我们希望家长能积极关注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连续且复杂的过程,家庭与学校作为孩子成长最重要的两个环境,只有通力协作,才能为孩子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成长支持,助力孩子在国际化教育的道路上顺利前行,实现全面发展。
在此,我针对选择国际教育给家长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家长需全方位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与未来目标,判断其是否适合国际教育路线。并非所有孩子都契合国际教育模式。其次,家长要全面了解不同的国际化学校,为孩子挑选最适合其特点的学校。
最后,家长要认识到国际教育并非短暂的阶段性选择,而是一项长期规划。当孩子选择国际教育路线,收获的远不止是一张文凭或学校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国际教育能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培养其跨文化交流能力、创新思维和全球竞争力,助力孩子实现个人成就,达成人生目标。
①特别声明:本站点注明为"原创"的文章,版权均属国际教育在线所有,未经书面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未注明“原创”的文章,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联系邮箱:858617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