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文凭组织(IBO)于2025年正式推出扩展论文(Extended Essay,简称EE)课程改革方案,这是自2018年上一轮调整后首次大规模修订。作为IB核心课程“三驾马车”之一,EE要求学生独立完成4000字学术研究,培养批判性思维与独立研究能力。此次改革聚焦三大核心方向:选题灵活性提升、跨学科融合强化、评估标准细化,旨在应对全球化背景下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一、选题范围
选题范围从原有28个学科组扩展至35个,新增人工智能伦理、气候变化经济学、神经科学与教育交叉等前沿领域,允许学生结合个人兴趣与全球议题设计课题。例如,计算机科学学生可探讨“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而生物学与哲学双修者则能研究“基因编辑技术的道德边界”。这一调整打破了传统学科壁垒,鼓励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探索。
二、评估体系
评估体系引入“学术影响力”维度,要求论文不仅体现方法论严谨性,还需论证研究对学术社区或现实世界的潜在贡献。评分标准新增“创新性”与“可及性”指标,高分论文需展现独特视角,同时确保非专业读者能理解核心结论。例如,心理学EE若能结合本土文化案例解释认知偏差,将比纯理论复述更具竞争力。、
三、研究方法指导
研究方法指导模块全面升级,新增数字工具使用规范,包括数据可视化(如Python绘图)、文献管理(Zotero/EndNote)、开源数据库调用等技能培训。学校需提供至少8课时的方法论工作坊,并配备导师监督研究进程。这一调整直击过往学生“选题宏大但执行薄弱”的痛点,强化从设计到落地的全流程能力。
此次改革标志着IB教育从“知识积累”向“创新应用”的转型。学生需更早明确研究方向,主动联系校外专家或科研机构获取资源;教师则要转型为“学术顾问”,从命题者变为方法论教练。对于计划申请顶尖大学的学生而言,一篇高质量的EE不仅能证明学术潜力,更可能成为面试中的差异化亮点。面对变革,建议从以下三点着手:九年级起建立研究日志,记录日常观察与疑问;定期浏览《自然》《科学》等期刊的“编辑精选”栏目,捕捉跨学科灵感;利用暑假参与学术夏校,积累独立研究经验。
①特别声明:本站点注明为"原创"的文章,版权均属国际教育在线所有,未经书面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未注明“原创”的文章,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联系邮箱:858617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