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澳大利亚国际教育迎来转折点:联邦政府将新入学国际生总数上限定为27万,并规定每所大学的国际生比例不得超过40%。这一政策直接导致八大名校国际生配额全面缩减,总削减名额超过2.2万,其中新南威尔士大学锐减45%(7859个名额),悉尼大学紧随其后削减31%(5347个名额),西澳大学虽基数较小但降幅达42%。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偏远地区院校的崛起——查尔斯特大学名额激增517%,阳光海岸大学增长108%,政府通过资源倾斜试图构建更均衡的教育生态。
八大名校的招生能力被政策强行收缩,但各校受影响程度悬殊:
头部名校承压最重:新南威尔士大学10月16日即全面暂停2025年国际申请,创下最早关闭记录;悉尼大学商科、IT等热门专业提前满位,5月15日截止后难有补录空间。
部分院校逆势微增:莫纳什大学配额较去年增加1690人,阿德莱德大学增长645人,成为申请者“替代性选择”。昆士兰大学凭借护理、农业等移民优势专业,配额仅降13.6%,成为工薪家庭务实之选。
截止日期大幅提前:墨尔本大学商学院与计算机专业2025年1月31日截止,比常规3月31日提前两个月;澳国立公共政策学院4月15日截止,较其他学院早一个半月。
滚动录取机制失效:悉尼大学原“先到先得”原则被打破,商科席位在截止前两月告罄,未达语言直录标准者失去配语言班缓冲期。
学术与语言双门槛抬高:
学术收紧:墨尔本大学商科要求双非学生均分90%+,悉尼大学工程高考分数需85%。
语言加码:教育、医学类雅思提至7.0+,护理专业需单项7.0。
未达标学生的替代路径同步收窄:快捷课程(Diploma)申请量激增致候补名单延长;语言班需提前3个月锁定席位,否则面临签证延误风险。
偏远地区红利凸显:选择西澳大学、阿德莱德大学可获额外移民加分,毕业生工签延长1-2年,部分专业奖学金覆盖20%学费。
专业冷热重构:IT、护理、可再生能源等紧缺领域配额相对稳定,且起薪超8万澳元;传统商科因配额缩减竞争指数级上升,精算、数据科学等细分方向成新热点。
①特别声明:本站点注明为"原创"的文章,版权均属国际教育在线所有,未经书面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未注明“原创”的文章,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联系邮箱:858617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