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学校的课外活动体系,正以其多元化、专业化的特征,构建起从体能锻炼到学术拓展的全方位培养路径。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更成为其升学竞争力和人格塑造的重要支撑。
在体育领域,上海国际学校呈现出“一校一特色”的格局。包玉刚实验学校将游泳设为必修课,其“挑战创办人”游泳比赛已成为传承多年的传统;上海德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开设击剑课程,聘请专业教练团队,培养出全国击剑冠军;万科双语学校则依托集团资源,将赛艇运动发展为特色课程,学生可在奥运冠军指导下训练,并参与国内外顶尖赛事。这些运动项目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技能,更通过团队协作、规则意识培养,塑造坚韧品格。
艺术与文化类活动同样精彩纷呈。上海赫贤学校的武术课程由全国长拳冠军执教,学生需通过段位考评,并在上海市武术节中斩获佳绩;上海平和双语学校的戏剧社则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其作品多次在艺术节比赛中获奖。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更通过跨文化表达,培养其全球视野。
学术类课外活动则聚焦于能力培养与升学衔接。上海协和古北的学生通过参与NEC全美经济挑战赛、AMC美国数学竞赛等主流赛事,提前接触大学课程;上海诺美学校开设的击剑、高尔夫等课程,则与海外大学招生偏好形成精准对接。此外,模拟联合国、辩论社等社团活动,更通过实战演练,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公共演讲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课外活动与课程体系形成深度融合。上海惠立学校的游泳课被纳入IGCSE和IBDP课程;上海德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击剑课程则与体育课程结合,通过四角模型(技术、体能、心理、社交)进行系统化教学。这种“课程+活动”的双重培养模式,确保学生既能完成学术要求,又能发展个性特长。
从升学数据看,课外活动已成为海外大学录取的重要参考。上海协和古北的学生凭借在艺术展、学科竞赛中的突出表现,获得美国TOP10高校青睐;万科双语学校的赛艇队成员则通过赛事经历,成功申请到帝国理工、伦敦大学学院等名校。这些案例印证了课外活动在升学竞争中的“加分效应”。
在上海国际学校的教育生态中,课外活动已超越“兴趣拓展”的范畴,成为全人培养的核心载体。通过体育、艺术、学术的多元路径,学生不仅获得技能提升,更在团队协作、跨文化理解、创新思维等维度实现全面发展。这种“学术+活动”的双轨制,正为全球化时代培养兼具竞争力与人文素养的未来人才。
end
让世界名校为你转身
名校来了
为了帮助广大有意转轨国际化教育的家庭提供更好的择校规划,一站式解决择校难题,上海第二十六届国际名校来了择校咨询会将于10月26号[周日]在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2层宴会厅举办。现场邀请上海50多所优质国际化学校的校长/招生官与家长面对面沟通,数十位校长大咖和择校专家发表演讲,还有多位不同领域的升学规划专家为家长一对一答疑,欢迎点击下方链接预约报名!
近期展会详情
点击下方图片
立即预约择校展名额
①特别声明:本站点注明为"原创"的文章,版权均属国际教育在线所有,未经书面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未注明“原创”的文章,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联系邮箱:858617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