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教育全球服务中心(EMGS)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共有81,992名国际学生申请赴马留学,较2023年增长25.74%,其中中国学生以33,216人、占比41.97%的绝对优势成为最大生源国。这一数字较2020年的8,876人增长近四倍,折射出东南亚教育枢纽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
中国学生选择马来西亚的理由呈现多元化特征。首当其冲的是教育成本优势——年均学费加生活费约10万元人民币,仅为英美国家的三分之一。本科三年学制较中国缩短一年,进一步降低时间成本。更关键的是"双联课程"的独特优势:马来西亚高校与英美澳加等国大学合作,学生可在本地完成部分学业后转至第三国,最终获得国际认可的学位。例如马来亚大学的计算机专业,通过"3+0"模式无需赴美即可获得合作院校的文凭。
这种模式特别吸引考研失利或追求名校跳板的学生。2025年数据显示,硕士申请量达19,151人,其中70%选择商科、计算机等实用专业。私立大学更受青睐,35,881名国际学生选择私立院校,其灵活的课程设置和校企合作资源成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专业选择呈现显著分化趋势。传统热门的社会科学、商业和法律领域仍吸引21,336名学生,但科学、数学与计算机专业以12,176人的规模紧随其后,显示技术领域人才需求的全球性蔓延。值得注意的是,农业专业申请量激增至3,925人,较2023年增长122%,这得益于马来西亚在热带农业研究上的领先地位,其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合作的可持续农业项目,为留学生提供大量实践机会。
专业转型背后是就业市场的风向变化。马来西亚政府推动的"数字马来西亚"计划,预计到2025年将创造18万个科技岗位,而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也催生对农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这种跨国产学研联动,使得槟城某私立大学的农业科技专业,中国学生占比已达40%。
马来西亚政府正通过政策调整吸引优质生源。2024年推出的电子VAL(反签信)系统,将签证审批时间缩短至14天,同时允许留学生每周兼职20小时。但入学门槛也在悄然提高:公立大学普遍要求高考成绩不低于470分(总分750),部分专业新增入学考试,如英语教育专业需通过额外写作测试。
这种"宽进严出"的策略在博特拉大学体现明显:虽然该校接受无雅思成绩申请,但毕业生必须提交雅思6.0证书方可获得学位。政策调整带来双重影响:一方面,2024年本科申请量达37,276人,其中中国学生占比35%;另一方面,计算机专业因竞争激烈,面试通过率不足40%。
在这场教育全球化浪潮中,马来西亚正试图摆脱"低价跳板"的标签。从中国学生四年增长四倍的轨迹看,其策略已见成效。但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教育质量,维持多元文化环境,将成为决定其能否跻身亚洲教育中心的关键。对于留学生而言,这既是抓住政策红利的机会,也是面对更激烈竞争的挑战。
end
让世界名校为你转身
名校来了
为了帮助广大有意转轨国际化教育的家庭提供更好的择校规划,一站式解决择校难题,上海第二十六届国际名校来了择校咨询会将于10月26号[周日]在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2层宴会厅举办。现场邀请上海50多所优质国际化学校的校长/招生官与家长面对面沟通,数十位校长大咖和择校专家发表演讲,还有多位不同领域的升学规划专家为家长一对一答疑,欢迎点击下方链接预约报名!
近期展会详情
点击下方图片
立即预约择校展名额
①特别声明:本站点注明为"原创"的文章,版权均属国际教育在线所有,未经书面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未注明“原创”的文章,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联系邮箱:858617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