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一次会晤时,罕见正面提到“允许约60万名中国学生在美国学习,他们非常重要”。 26日,特朗普在与卢比奥并肩出席的内阁会议上再次强调,他很“荣幸”让中国学生在美留学,并表示他们帮助美国高校维持运营。 特朗普说:“你知道如果他们(中国学生)不来会怎样吗?我们的高等教育体系会很快陷入困境,而倒下的不会是顶尖大学,而是那些本就举步维艰的学校。” 美国留学释放“善意”信号? # 特朗普近日的表态引起了广泛关注。要知道,当前正值留学生开学季。过去几个月,由于安全审查的加强和政策的趋紧,不少中国留学生在签证和入境上遇到了重重困难。 这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损失。同时也传导到了正在准备出国留学的家庭上,很多家庭改变了原有的申请策略,转而选择香港、新加坡、英国这些留学友好的国家。 在中国学生签证受限、留学生入境处处受阻的背景下,这番话无疑给留学生们一针强心剂。 事实上,此次表态早有铺垫。今年6月,美中双方在一份框架协议中曾提到“美国维持中国学生在美高校学习的通道”,但当时并未明确具体规模,也仍停留在框架层面。 这对于在过去几年因签证政策收紧而陷入焦虑的学生和家长来说,无疑是一则积极信号。 当前美国留学政策如何? # 今年以来,美国连续发布多项针对留学生签证升级审核限制。 1 高校教育交流合作限制 限制学术合作与捐赠 学校层面:俄亥俄州公立大学被禁止接受中国党政军机构捐赠,并需向州政府报备与中国机构的学术合作,涉及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敏感领域。 留学生层面:法案未直接限制个人留学申请,自费学生学费支付、常规课程学习不受影响。 敏感领域定向收紧 科研合作受阻:如俄亥俄州立大学与武汉大学、重庆大学的联合实验室项目已面临冻结风险。 签证审查升级:STEM专业(尤其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的硕士/博士申请者,签证拒签率攀升至23.8%,OPT延期驳回率达41%。 2 F-1签证重大变革 告别“在学即合法”,中国学生或仅获两年身份 8月28日,美国国土安全部(DHS)在《联邦公报》上发布拟议新规,计划彻底改变F-1学生、J-1交流访问学者和I类媒体代表签证的管理方式。延续数十年的“身份有效期(D/S)”制度将被废止,取而代之的是固定停留期。 长期以来,美国学生签证(F-1)、交流签证(J-1)和媒体签证(I类)实行“D/S”制度——只要保持合法身份(在读、研究、履行媒体工作),就能顺利延续在美居留。 新规直接取消了这一传统: F-1/J-1签证:最长4年,到期必须申请延期。 I类签证:最长240天,中国公民仅90天。 毕业宽限期:从60天缩短至30天。 语言学校:学习累计不得超过24个月。 同时,新规要求 所有延期申请都需缴纳费用、采集生物信息,并接受更严格的审查。 专业被“锁死” 本科F-1学生:第一年内不得更换专业。 研究生:基本被禁止项目转换。 博士生:不能“master out”,即中途转换为硕士毕业。 这意味着硕博阶段的灵活调整几乎消失,一旦入学,学业轨迹被完全锁定。 博士必须中途续签 美国博士学制普遍5-7年,超过4年上限。几乎所有博士生都要在中途申请续签: 每一次续签都是风险:材料、等待、拒签可能。 一旦出问题,意味着科研与学业可能被迫中断。 过去博士可以依赖D/S顺利完成学业,如今必须额外承担身份不确定性。 Day 1 CPT 与二硕成历史 Day 1 CPT:新规明确禁止完成某一学历后再攻读同级或更低学位,堵死了借“二硕”立刻实习的路径。 二硕:常见的“文科硕士→工科硕士”转轨不再可能,二硕延长身份的做法被彻底封杀。 换句话说,留学生未来必须一次性规划好完整的学业与就业路径,再也不能通过“二硕”或CPT迂回。 3 H-1B抽签制度改革 从随机抽签到加权筛选 白宫近日批准了一项提案,拟废除实行多年的H-1B随机抽签制度,转而将根据工资水平、学历背景、专业领域和工作经验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评分,按薪资水平分为四个等级:Level 4(最高薪资层级)申请者将获得优先选拔资格。 这一政策变化意味着留美就业将从“凭运气”转向“凭实力”。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才群体、高技能、高学历、高薪资的申请者将获得明显优势,而Level 1(应届毕业生起薪级别或工作相对普通的外籍工人)的中签率将大幅降低。这对于没有太多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没能进入很好的公司、薪资水平不高的留学生而言非常不友好。 与此同时,H-1B续签程序也将更加严格。自9月2日起,H-1B续签将强制要求面签,且申请人必须返回国籍国办理,取消第三国续签的便利措施。这意味着中国和印度籍申请者可能面临数月的预约等待期,返美工作计划可能因此延误。 4 现实困境:预约难、拒签率高、签证被吊销 新规发布之前,留学生已经深陷签证困境。 签证预约难:在印度,几乎无法预约到名额,许多学生不得不推迟入学或改上网课。 拒签率飙升:北美印度学生协会报告称,今年签证拒签率是五年来最高,理由多为“怀疑有移民倾向”,即便是富裕家庭、学术背景稳定的申请人也难幸免。 6000+签证被吊销:国务院确认,今年已有超过6000名留学生签证被撤销,理由涵盖小到交通罚单、大到社交媒体言论。 这种氛围下,新规无异于雪上加霜:不仅未来路径被锁死,当下操作也更加艰难。而几乎在同时,特朗普又发表专门针对中国留学生的“60万计划”,仿佛又让家长们看到一丝希望。 60万计划能否重塑中美教育生态? # 01 若 60 万计划流产 财政坍塌:国际教育协会预测,2025 年秋季国际生入学可能下降 30-40%,导致 70 亿美元经济损失和 6 万个岗位流失。 学术脱钩:美国 “中国行动计划” 的阴影尚未消散,若进一步限制 STEM 学生,可能导致中国高校与美国实验室切断合作。 民间交流减少:频繁的签证吊销(如 2025 年 4 月 1700 名留学生身份被中止),可能使中国家庭对赴美留学产生恐惧。 02 若 60 万计划实施 中国在美留学生约 27.7 万人,为美国贡献超 200 亿美元教育收入,并支撑着 37.8 万个就业岗位。若 60 万留学生政策落地,这一数字将翻倍,直接缓解高校财政危机。 “60 万留学生” 政策一旦落实,对高校而言将是一场“及时雨”。 大规模中国留学生的涌入能快速填补生源缺口,缓解学费收入下滑压力; STEM领域中国学生的回归,可弥补美国本土人才短缺的短板,助力高校延续科研竞争力; 国际生源的恢复也将重塑校园多元文化氛围,让美国高校重新彰显 “吸引全球人才” 的教育理念。 最后总结 面对这一不确定性的局势,中国留学生和家长们应保持理性和冷静。 一方面,不要盲目跟风做出留学决策。要充分了解美国的形势、政策动态以及高校的具体情况,结合自身的学业规划和职业目标,谨慎选择留学时机和院校专业。 另一方面,要做好多手准备。除了赴美留学,还可以关注其他国家的留学机会。近年来,欧洲、亚洲等地区的国家也提供了优质的留学项目,为中国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北京展会合作: end 让世界名校为你转身 名校来了 为了帮助广大有意转轨国际化教育的家庭提供更好的择校规划,一站式解决择校难题,北京第二十五届国际名校来了多元择校咨询会将于10月在北京万达文华·七层宴会厅举办。现场邀请京津冀60多所优质国际化学校的校长/招生官与家长面对面沟通,数十位校长大咖和择校专家发表演讲,还有多位不同领域的升学规划专家为家长一对一答疑,欢迎点击下方链接预约报名! 近期展会详情 点击下方图片 立即预约择校展门票
张老师手机号微信13120089858
①特别声明:本站点注明为"原创"的文章,版权均属国际教育在线所有,未经书面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未注明“原创”的文章,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联系邮箱:858617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