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正式印发《深化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全面推行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以“健康第一”为核心理念,通过增加体育课时、丰富课程项目、强化师资保障等举措,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构建“校家社协同”的体育教育新格局。
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上海市教委出台系列措施,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硬性要求。改革目标明确:通过制度化保障运动时间、多元化丰富课程项目、科学化提升教学质量,解决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促进全面发展。
1. 课时大幅增加
小学阶段:每周5节体育课+2节体育活动课,每天30分钟大课间。
初中阶段:每周4节体育课+1节体育活动课,课余时间灵活安排40分钟锻炼。
高中及中职校:每周4节体育课(中职校3节)+1节体育活动课,高中鼓励开设80分钟专项运动课。
赛事活动:每月设“乐动比赛日”,每次至少半天,涵盖班级赛、年级赛、校际赛等。
2. 课程项目多元化
必开项目: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至少一项,田径、体操类、球类及武术等传统项目全覆盖。
特色项目:因地制宜引入跳绳、踢毽子、攀岩等,鼓励冰雪、击剑、射击等新兴项目。
游泳普及:倡导所有学生掌握游泳技能,纳入课程体系。
3. 教学模式创新
分段教学: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探索走班制。
技能培养:基础教育阶段至少掌握2项终身运动技能,高中专项课程深化技能。
1. 师资队伍建设
配足专职体育教师,鼓励学科教师“一岗多能”参与体育带训。
引入退役运动员、社会专业教练,利用“AI教练”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工作量按体育课标准折算,绩效与体育工作挂钩。
2. 场地与资源优化
校内扩容:开发“微操场”“微球场”,利用走廊、楼道等空间,新建学校提高体育场地标准。
校外共享:与公共体育场馆、体校共建“15分钟运动圈”,错峰利用资源。
3. 监测与评价体系
智能监测:配置运动手环,实时跟踪学生运动负荷,建立体质健康档案。
评价改革:将体质健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动态化管理,区级督导定期抽查。
4. 安全与保险机制
校园全覆盖配备AED急救设备,建立运动伤害救治绿色通道。
为学生配置运动意外伤害专项保险,扩大保障范围。
1. 学生参与度显著提升
通过“乐动比赛日”、全员运动会等赛事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学生“动起来、赛起来”成为常态。
2. 体质健康改善预期
政策旨在有效控制近视率和肥胖率,提升整体健康水平,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 家校社协同共育
推动家庭亲子体育、社区场馆开放,形成“学校主导、家庭支持、社区参与”的共育机制,拓展学生运动空间。
此次改革标志着上海体育教育从“碎片化管理”向“制度化保障”转型,通过“每天2小时体育活动”硬指标、多元化课程供给、科学化评价机制,推动学生从“要我动”到“我要动”的转变。未来,上海将持续探索校家社协同模式,构建“健康育人”新标杆,为全国体育教育改革提供示范。
end
让世界名校为你转身
名校来了
为了帮助广大有意转轨国际化教育的家庭提供更好的择校规划,一站式解决择校难题,上海第二十六届国际名校来了择校咨询会将于10月26号[周日]在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2层宴会厅举办。现场邀请上海50多所优质国际化学校的校长/招生官与家长面对面沟通,数十位校长大咖和择校专家发表演讲,还有多位不同领域的升学规划专家为家长一对一答疑,欢迎点击下方链接预约报名!
近期展会详情
点击下方图片
立即预约择校展名额
①特别声明:本站点注明为"原创"的文章,版权均属国际教育在线所有,未经书面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未注明“原创”的文章,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联系邮箱:85861739@qq.com